破圈出击!数字藏品对“Z世代追风者”意味着啥?******
为什么NFT艺术品《Everyday:The First 5000 days》拍卖创下人民币4.5亿元的成交记录?为什么“Z世代”越来越将数字藏品看做机遇,消费投资?
数字藏品是区块链技术和艺术融合的产物,具有唯一性、不可复制、不可篡改、永久存证的典型特征。现在越来越代表着年轻人的消费习惯、社交需求以及价值审美。
收藏者们看中藏品在流通市场上的升值潜力,竞相入手。前有耐克、Gucci等时尚品牌,微软、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,后有世界杯、迪士尼等大IP,美联社、新华社等媒体顺势赶上。
数字藏品的热度一再破圈,不仅是技术进步的成果显化,更为数字内容带来了真实价值,创新了数字媒体的商业模式。
审核:张宁 策划:李政葳 文案:穆子叶 制作:雷渺鑫
转自:世界互联网大会抖音平台
“工业大脑”越来越健全 综合生产效率提高20%—30%******
央视网消息: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,是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明显的特征。
早过了下班点,在杭州阿里云谷园区,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,不少人还在忙碌着。记者走进了其中一座办公楼,近距离感受这里的工作氛围。
讨论方案、敲代码、打电话、开会、连线,一层楼里几乎每个工位,每个人都在忙着工作。他们被称为行业解决方案研发工程师。
虽然工程师们坐在同一个办公室里,可每个人身后都牵引着一个行业、3—5家工厂的数字化转型任务。这也意味着,工程师每天要处理2800多亿条数据,调用3万多次智能算法接口。
负责人告诉记者,疫情三年来,恰恰是我国数字经济大发展的三年。他们的工程师团队,也从不到200人增加到了如今的400多人。
数字化让水泥厂越来越智能
繁忙的数字化工程师们加速奔跑着,他们给工厂到底带来了哪些改变?
在芜湖海螺水泥公司,工程师们正在将原料仓库改成无人车间。
改造完成后,行车的设备利用率能提升50%以上,综合生产效率可以提高20%—30%。
与此同时,在水泥生产线控制中心,工程师们正在对操控生产线的“大脑”——控制系统,进行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提升。
工程师告诉记者,有了这套新的数字化系统,可随时监控产线状态,并及时自动做出专家级的精确调整。不仅可以降低24%的人员劳动强度,还提升产品质量,产品标准偏差降低了43%。
如今,无人驾驶的矿车和挖机在矿山上有序地开采,检测线全自动24小时自动检测原材料的成分,水泥生产线每几分钟就自动微调一次参数以保持最佳的状态,一颗“工业大脑”在这里正越来越健全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