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北京现3个百亿楼盘 中海、城建、华润居权益销售额前三******
1月17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70城房价数据显示,2022年12月,北京新房价格环比微涨0.2%,同比上涨5.8%。北京房价呈现出众多城市中少有的韧性。
事实上,2022年,房地产市场需求和购买力不足,叠加疫情因素影响,市场的供求和成交未出现明显转暖的迹象。而北京楼市同样表现低迷,楼市复苏放缓。
不过,在此背景下,北京仍不乏“红盘”搅动局部“火热”行情,尤其是高端住宅一枝独秀,将北京房价微幅拉升。据克而瑞北京统计,2022年,北京诞生3个百亿楼盘,为北京城建天坛府、学府壹号院、中建壹品·学府公馆,它们的单价均超过8万元/平方米;从房企销售额来看,中海是唯一权益销售额突破300亿元的房企,而以合作开发见长的北京首开则蝉联全口径销售榜首位。
2022年北京新房成交额同比下降近两成
2022年,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下行的趋势下,北京市场下行压力同样有增无减。据克而瑞北京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2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(含普通住宅、别墅,不包括共有产权房)新增供应51678套,同比下降12.2%;成交44434套,同比下降29.6%;成交金额3415亿元,同比下降19.9%。从交易量上看,北京新房市场成交规模回落至疫情前水平。
不过,值得关注的是,克而瑞北京发布的数据显示,北京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59299元/平方米,同比上涨11.4%。而在价格上涨的背后,则是成交结构上的变化,刚需、首改类产品成交比重全线收缩,改善类产品成交占比则全面上扬。颇为明显的趋势是,豪宅热度持续,2022年北京诞生3个“百亿”楼盘,北京城建天坛府、学府壹号院、中建壹品·学府公馆三个楼盘单价均为8万+/平方米,总价千万元起。此外,备受市场关注的高端项目还有中建玖合府、端礼著、北京瑞府、北京悦府等。由此,2022也被称为“北京改善豪宅”的大年。
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,在国家统计局官方公布的房价数据中,北京房价依然处于轻微上涨中,但需要注意的是价格微弱上涨背后是2022-2023年的北京房地产市场冷热不均。比如,2022年北京新建住宅成交套数同比2021年下降29%;二手房成交14.2万套,同比2021年下降26.3%。但单价11万+的豪宅成交量从2021年全年的942套,历史首次突破1000套,增加幅度高达87.2%。
对于豪宅市场交易量大涨的原因,张大伟表示,相比于平淡的普通刚需市场,以豪宅为代表的高端改善市场,正在走出—波上升行情,不仅仅北上广深,二线、三四线城市也有豪宅热。这背后的驱动力,除了豪宅产品自身稀缺属性外,还在于疫情唤醒了对居住品质的迫切需求,更源自高端客户寻求资产避险及保值的选择。
“在楼市中,相较于刚需产品,豪宅更具抗跌性。这不仅是因为豪宅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,也因为其可持续升值性。当下楼市正在高度分化,90%以上的普通房子,基本上已经回归居住属性,投资价值不高。只有位于城市中心、商业中心的优质房产,仍然保留着资产属性,这也是豪宅热销的原因。”张大伟如是说。
中海、城建、华润权益销售额超200亿元
在市场整体销售下行的背景之下,房企的销售情况又是如何?据克而瑞北京统计,2022年北京TOP30房企权益销售额共计2757.09亿元,3家房企突破200亿元,分别为中海、城建、华润。其中,中海是唯一权益销售额突破300亿元的房企。此外,还有4家房企权益销售额破百亿,分别为首开、绿城、保利、中建壹品。对比来看,2021年北京TOP30房企权益销售额共计3338.77亿元,共有5家房企销售额突破200亿元。
根据克而瑞北京发布的2022年北京房企权益金额榜,中海地产以395.41亿元的权益金额,位列第一,较2021年提升了37.6亿元,在行业的下行周期中逆市实现了业绩的增长。其中,中海京叁号院、中海滙德里、中海寰宇天下天赋、中海甲叁號院、中海滙智里项目贡献了主要货值。
与此同时,北京城建以283.74亿元的权益金额位列第二。2022年,城建在北京推出的楼盘包括刚需、豪宅,其中北京城建天坛府由于地理位置稀缺,在高端豪宅市场销售表现优异,2022年实现网签销售额120.21亿元,位列销冠。此外,华润置地则以215.47亿元的权益金额位列第三,其中,2022年华润置地在北京三环内接连推出北京瑞府、北京悦府两个项目。
而从北京房企全口径金额排行榜来看,据克而瑞北京统计,2022年,共有6家房企全口径销售额突破200亿元。相比之下,2021年共计15家房企全口径销售额突破200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以合作开发见长的北京首开,近年来与诸多知名房企进行合作。2022年,其以475.37亿元的成绩,蝉联2022年北京房企全口径金额榜首位。
业内:楼市整体平稳,强力宽松政策或难出台
众所周知,2022年,全国房地产政策逐渐宽松,但是北京作为一线城市的代表,在政策层面并没有实质性松动,仅针对特定人群有所放松。比如,2022年8月4日,北京针对城区老人买房支持政策出台,对购买部分新房项目采取贷款结清算首套的优惠政策,三个新房项目定向放松“认房又认贷”;2022年8月末,针对通州部分企业放松“双限”;2022年11月,针对通州区台湖、马驹桥地区放开“双限”,也就是住房交易执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品住房政策有关规定。
政策上一直未出现明显的放松,也是导致北京2022年楼市没有复苏的原因之一,进而影响了房企的拿地信心。从目前供应端北京土地市场的竞争格局看,中海、华润等头部企业,已经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。2022年房企拿地情况,也将直接影响2023年的市场走势。
据克而瑞北京统计,2022年9月北京第三批次土拍中,中海斥资约147亿元拿下大热门海淀永丰两宗地块和丰台大红门一宗地块。2022年11月底第四批次土拍中,中海拿下石景山老古城地块。2022年,中海在北京一共拿下8宗地块,在拿地数量和拿地金额上均位列第一。华润置地在北京土拍市场上独立夺取丰台区纪家庙、亚林西、石景山区新首钢东南区3宗地块,并联合葛洲坝竞得昌平区平西府地块。此外,华润、兴创、中铁联合体还摘得大兴西红门6013地块。由于前期充足的土地储备,也为今年的市场奠定了基础。
对于2023年,克而瑞北京分析人士认为,“稳增长”将重回首位。不过,从目前来看,随着北京楼市整体平稳,强力宽松政策难以出台。在行业调整周期下,企业更应该回归产品,加强产品力打造、持续关注产品升级迭代,在日趋加剧的行业竞争中强化发展优势。
不过,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预计,2023年改善需求入市数量较多,尤其看好以北京为代表的一二线热点城市的复苏节奏。因为目前一二线热点城市的政策工具箱还有较多工具未被使用,诸如针对改善需求在首付及利率等方面仍有较大调整空间。
有序恢复出境游:东南亚“摩拳擦掌”,海南旅游如何“接招”******
过去很长时间内,因地理、气候环境相似,海南与东南亚旅游市场“互为对手”。
1月8日起,出入境新政正式实施,移民管理政策措施优化,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、访友申请普通护照。多项政策发布,也宣告着海南旅游的“老对手”——东南亚或许就要回来了。眼下,海南旅游正值旺季,泰国等地已摩拳擦掌期待中国游客的到来。面对东南亚乃至全球旅游目的地的竞争,海南准备好了吗?
海南旅游热度高涨,元旦假期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
作为第一批“阳康”的北京市民,小李在去年12月20日开始了海南环岛自驾露营。从北京到海南将近3000公里的路程,小李一家不紧不慢边走边玩,逛了岳阳,宿过漓江,花了六天终于“上岛”。
12月31日跨年夜,小李扎好帐篷,开了直播给亲朋好友欣赏海花岛的跨年烟花。络绎不绝的人群中,水天相连,入眼皆是新年的绚烂。1月9日,小李更是提前赶到文昌,调查了好几片海滩后终于选定位置,亲眼见证了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,将卫星发射升空的壮观场景。
“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。”小李这样形容自己的旅途。
和小李一样奔赴海南的游客还有很多。据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消息,元旦假期,海南全省接待游客101.68万人次,实现旅游总收入15.03亿元。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5.19万人次,其中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4.84万人次。
2023年元旦假期,三亚·亚特兰蒂斯的营业额已不同程度超过2022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,来自餐饮、水世界、水族馆等的非房费收入增速已超过房费;总接待人次约3.7万;平均入住率达97.4%,平均每日房价为2736元。
据三特索道方面介绍,旗下海南项目元旦假期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,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.54%。另据抽样调查,2023年元旦假期三亚的旅游饭店平均入住率达80.89%,高端酒店集中的海棠湾、亚龙湾平均入住率已超过90%。
接下来的春节,海南旅游的热度仍将继续高涨。据携程发布的《2023年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》,目前三亚的订单总量已位居全国第三,仅次于上海、北京。三亚的春节进港机票均价已超过1900元,同比上涨47%。
据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披露,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春运期间预计运输航班1.6万架次,运送旅客273.8万人次。重点客源地主要集中在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西安等城市。为应对春运期间出行需求,三亚机场目前正在积极协调航空公司更换宽体机执行航班,并对成都、深圳、哈尔滨等城市的航班进行加密。
“老对手”东南亚或将回归,泰国预测今年将迎500万人次中国游客
在海南旅游热度高涨之际,去年12月26日,《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“乙类乙管”的总体方案》印发,“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”成为外界关注焦点之一。1月8日起,出入境新政正式实施,移民管理政策措施优化,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、访友申请普通护照,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、商务赴港签注。
多项政策正式发布,也宣告着海南旅游市场的“老对手”——东南亚要回来了。在去年12月26日新政发布后,多个疫情前大热的出境目的地,在2023年春节时段的搜索热度显著增长。携程数据显示,泰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位居搜索量增长最快的前十名目的地。春节出境跟团游产品的相关搜索量猛涨6倍。去年12月27日以来,从中国内地用户预订来看,热度攀升最高的跨境航班目的地涵盖曼谷、新加坡、吉隆坡、金边等。新加坡签证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倍,环比增幅达123%;马来西亚等国家签证预订环比增长近100%。
其中,泰国旅游市场受到中国旅客青睐。12月27日以来,内地旅客在携程上预订入住时间超20天的酒店订单中,泰国的酒店订单占比达44%。泰国旅游局近日发布预测称,2023年到访泰国的中国游客预计将达到500万人次,而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,这个数字是27.4万人次。
当地时间1月9日12时17分,出入境新政实施后首架来自中国的航班飞抵曼谷,泰国卫生部、旅游与体育部、交通部联合召开发布会,欢迎中国旅客。据悉,该航班由厦门出发,共搭载269名中国游客。同日,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表示,泰国不再要求入境游客出示新冠疫苗接种证明。
当前,亚洲多国正“抱团”欢迎中国游客的到来。马来西亚方面预计,2023年将接待150万至200万中国游客。新加坡相关业者估计,中国旅客的回流将给新加坡全年带来额外的20亿新币收入。
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沈佳旎表示:“自中国宣布放开入境政策后,泰国等多国大使馆、旅游局均表态欢迎中国游客到访旅游。中国旅客的‘回归’对全球任何一个目的地来说,都是值得期待的。尤其是对于最近的亚洲市场,将起到明显提振作用。”
出境游全面恢复后,谁将率先面对挑战?
过去很长时间内,因地理、气候环境相似,海南与东南亚旅游市场“互为对手”。以泰国为例,在疫情暴发之前,国泰君安曾分析指出,海南和泰国同是热带热门目的地,但体验不同,各有千秋。一方面,泰国的娱乐项目丰富程度胜于海南,旅游资源和可玩项目也相对更优。另一方面,当时泰国购物可选种类多,免税种类、品牌、价格等方面整体优于海南。
此外,过去赴海南旅游与东南亚旅游的成本也有差异。过去,东南亚旅游一直被外界视作“高性价比”选择。2018年,小方报名泰国跟团游,行程共计5天,费用约为3000元人民币;2019年国庆假期,北京居民小冯与朋友两个人自由行前往泰国,共花费7000元人民币左右。还有消费者回忆称,疫情前泰国往返机票为1000多元人民币,若遇上特价机票还更便宜。
“如果我想住海景房又不想花太多钱,就去泰国。”小冯表示,“签证办理比较方便,相对国内人少一些。”而在疫情暴发前,海南旅游在部分游客眼中的印象是“贵”“宰客”,天价海鲜、婚纱拍照欺诈等事件时有传出,旺季机票价格更是高昂。2018年春节,因一场长达7天的大雾,数万名旅客滞留海南一事吸引了大众高度关注。
疫情暴发后,出境游按下“暂停键”,海南成为吸纳出境游游客的主要目的地之一,这三年,海南旅游市场也迎来了迅猛发展,免税业成为其中代表。过去海南与东南亚市场在免税消费上的差距,得到有力弥补。
2020年7月1日,海南离岛免税新政落地,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从每年每人3万元提高至10万元,离岛免税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,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。借势政策红利,海南免税业迎来腾飞。
据统计,2020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达274.79亿元,同比增长103.67%。2021年,这一数字飙升至494.7亿元,同比增长80%。目前,海南已有6家免税经营主体、离岛免税店数量增至12家,全省离岛免税店经营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。据海口海关统计,1月1日-1月3日,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6亿元,同比增长9.7%,购物件数73.9万件,同比增长9.74%。去年10月,全球最大单体免税店cdf海口国际免税城开业。2023年春节,王府井国际免税港也将在海南万宁开业。
“等到出境游全面恢复后,海南旅游市场率先受到挑战的正是离岛免税业。”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表示,“免税的消费群体主要为高收入人群。过去三年,海南离岛免税吸纳的多为出境游回流的海外消费,而不是新创造的增量。出境游恢复后,这类人群的消费能力将被吸引至海外。在此背景下,海南离岛免税将由过去垄断性的经营方式,快速转变为面向全球免税店的充分竞争市场。”
在业内人士看来,以中国中免为代表的免税企业已在着手应对全球市场的挑战,不把“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”。去年8月25日,中国中免正式于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,总募资金额约162.36亿港元,拟将全球发售的所得款项净额中的约22%或34.94亿港元,用于拓展海外渠道。其中,8.1%或12.81亿港元将用于开设约6家海外市内免税店。目标主要涵盖中国香港及中国澳门市内免税店的网络,还包括在大型交通枢纽及市中心等地区开设海外市内免税店,目前物色的地点包括日本、斯里兰卡及老挝。
“出境游恢复后,海南离岛免税要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,那么海南一定要快速转变角色,包括销售策略、打折力度,都要去和国际对标。免税店竞争的关键之一在于价格,如果免税品的价格能做到比海外免税店还要低,那么它依然能成为支撑海南旅游的支柱。”周鸣岐表示。
“娱”在海南,如何实现差异化?
2010年,《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》发布,确定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。据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披露,截至去年10月,海南共有84个A级景区,其中6个5A级景区,33个4A级景区。
海南酒店业发展同样迅速。截至2021年年底,海南省有各类住宿企业6800余家,床位数49.17万个。正式评定的星级旅游酒店126家,其中五星级22家,四星级41家。未被评定星级的准星级以上酒店约560家,公寓酒店约260余家,各类乡村民宿1500余家。
据迈点研究院统计,当前海南省住宿企业主要分布在海口、三亚两市,占市场体量超过60%。海南省民宿占酒店市场体量三成左右,主要分布于三亚、海口和儋州三个地区。
在此背景下,有游客直言:“三亚就是玩酒店的。”而这或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海南休闲度假领域的短板。
在旅游六要素“吃住行游购娱”中,“娱”是重要环节。针对海南好不好玩的问题,在小红书、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中,有不少消费者分成了两种意见。一种认为海南旅游的关键在于酒店,有消费者表示:“我挺喜欢去三亚,海棠湾找家酒店待上三四天,安安静静,很舒服。”另一种则认为游乐项目较少,难以满足体验,例如有消费者称“好多人说的好玩,是可以拍很多照片,但我并不觉得这种就是好玩。”
小胡表示,她去海南旅游时,主要的休闲活动便是在海边散步,或是在市区里“逛吃”,提及“娱”,小胡觉得当地没有什么娱乐设施。
“海南高端酒店云集,本身就是中国最成熟、最大的度假目的地,但海南的旅游产品还是有一些缺乏的,比如说住宿产品很多,娱乐产品很少。三亚·亚特兰蒂斯之所以受欢迎,除了品牌因素以外,其内容也比较丰富,有水族馆、水世界、演艺中心等,能够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。”周鸣岐表示。在他看来,海南接下来首先要做的,是将其“娱”这一方面给做起来。
去年2月,《关于调整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用生产设备“零关税”政策的通知》发布,将旋转木马、秋千和旋转平台,过山车,水上乘骑游乐设施,水上乐园娱乐设备等8项商品纳入清单,也引发了外界对海南主题公园建设的展望。
对于“娱”中具有代表性的主题公园项目,海昌海洋公园的策略或能反映出此类大型项目在海南要应对的挑战。2019年,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开业,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题公园,而是带有游乐设施的开放式街区。海昌海洋公园方面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,在海南这样的气候和环境下,封闭式的园区难以让游客获得良好的休闲感受。此外,三亚的旅游发展方向并非大客流,而海洋公园的运营必须依靠大客流。
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表示:“三亚旅游淡旺季明显,淡季内三亚项目的游客可能会减少很多。尽管把物业租出去可以回笼资金,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盈利,但这种模式之下,项目本身的规模可能就不是很大,因为规模大的话也需要很高的运营成本。”
不过,当前海南也在积极发展各类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。例如去年7月,《海南省游艇产业发展规划纲要(2021-2025年)》印发,提出到2025年,海南游艇产业链体系基本形成,游艇消费场景更加多元,国际知名游艇品牌逐渐进驻海南,游艇行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,游艇消费成为城市消费新增长点等目标。
眼下,出境游全面恢复仍有待时日,在业内人士看来,海南应抓住机遇打造自身优势。 “海南应加大招商引资,在整个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上,布局更多优秀项目,通过例如海上游乐中心、邮轮游艇等项目,打造高端旅游产品,实现与东南亚市场的差异化,展开更长远的布局,才能保证海南旅游的长盛不衰。” 周鸣岐表示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